什麼是屈公病?
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,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,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,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,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,並持續數個月,因此「Chikungunya」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,就是指「痛的將身體彎起來」。
致病原
屈公病毒分類上是屬於 Togaviridae 科 Alphavirus 屬,為單股RNA病毒。
傳染窩
屈公病有下列兩種傳播循環:
(一) 非洲森林循環(Sylvaticcycle):在野生靈長類和斑蚊之間循環(arborealAedes mosquitoes),類似叢林型的黃熱病病毒。
(二) 城市循環(Urbancycle):城市的屈公病疫情經由斑蚊傳播,為人-蚊-人的循環。在城市的屈公病疫情是偶發性,但屬爆發性的。
傳染方式
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,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。病患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期間,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,稱之為病毒血症期(viremia),此時如果被病媒蚊叮咬,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2至9天後,便使此病媒蚊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,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,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。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及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。


臨床症狀
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、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。屈公病毒感染者多數有症狀,包含突然發燒、關節疼痛或關節炎(約70%患者有,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、手腕和腳踝)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疲倦、肌肉疼痛或皮疹(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),且可伴隨結膜炎、腹瀉、畏光等非典型症狀,症狀持續約3至7天。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,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,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,並持續數個月。
與登革熱不同的是,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,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,並持續數週至數月,甚至數年,而典型的登革熱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,另屈公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如登革熱重症,較少出現死亡,惟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、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史者,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群。
預防方法
屈公病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,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無選擇性,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,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,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,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。
此外,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,了解屈公病的症狀,除發病時可及早就醫、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,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,以降低屈公病毒於社區傳播的可能。
(一)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,應做好防蚊措施,包括:
選擇裝有紗窗、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。
戶外活動時,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敵避(DEET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伊默克(IR3535)的防蚊藥劑,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。另如有防曬需求,建議先塗抹防曬乳,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。
(二)從屈公病流行地區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,如有發燒、頭痛、出疹、關節疼痛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,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,利於醫師診斷。
(三)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:
容器管理與孳生源清除(請參閱「登革熱/屈公病教戰手冊」)
清除不需要的容器,如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容器(如廢棄輪胎、浴缸或水族箱等)請聯繫環保單位清潔隊協助清運。
把暫時不用的花瓶、容器等倒置,使用時加蓋或以細紗網密封。
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,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。
家中的陰暗處、地下室、屋簷排水槽或水溝應定期巡檢與清理。
家中應該裝設紗窗、紗門;睡覺時可掛蚊帳或使用捕蚊燈,避免蚊蟲叮咬。
平日至市場、公園或菜果園等戶外環境,宜著淺色長袖衣褲,並在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敵避(DEET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伊默克(IR3535)的防蚊藥劑。
(四)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-澈底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:
「巡」─經常巡檢,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。
「倒」─倒掉積水,不要的器物予以回收清除。
「清」─減少容器,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。
「刷」─刷除蟲卵,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。
(五)感染屈公病民眾,應配合的事項:
感染屈公病民眾,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蚊子叮咬造成更進一步傳染,如離開蚊帳或至室外時應噴灑政府主管機關核可防蚊藥劑。
配合防疫單位的疫情調查及進行孳生源清除、化學防治噴藥等防治作為。
在固定的醫院診所就醫,以利診治及通報,並遵照醫師指示服藥,多休息多喝水。


潛伏期
潛伏期2~12天,通常為4~8天。
傳染期
病患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,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,即病毒血症期,也就是可傳染期。此時期若病媒蚊吸取病患的血液,病毒會在蚊體內繁殖2至9天後,便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,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,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。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溫馨提醒
屈公病及登革熱的傳染途徑皆為蚊子叮咬,定期居家消毒能提升環境安全,減少風險,家適美居家清潔提供居家多元化的服務,居家消毒除蟲即刻預約